“今年我们种的爱媛果冻橙等味道好,非常好卖!”12月5日,在宜都市高坝洲镇大战坡村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49岁的站主廖玉琴正不停地向绿皮邮车上货。“光上午就有10家农户的300多件橙子要邮寄到外地!”
忙碌间,村民刘云华抱着一件橙子上门:“前天寄掉了一件,帮再寄到武汉”。“生意不错啊!”廖玉琴坐在电脑前娴熟地操作中邮E通系统,一张邮寄单快速被打印出来贴在橙子外包装上。
作为种植户的刘云华是站点常客:“过去种的橙子哪怕再甜,运不出去,只能等着商家来收。现在有了这个站点,大家可以自己往外卖,相比以前多了一种销售渠道。”
在村老农婆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同样是一幅繁忙的丰收景象。55岁的村民汪红一口气取了6件快递:“以前去街上买东西太远了,即使网购也要跑去镇上拿。现在有了这个站点,拿快递又方便又不用跑太远,所以网购的物品也越来越多。”
在确保村民顺畅收寄快递的同时,站主肖飞作为村妇女儿童委员,还充分发挥综合便民服务站惠农作用,每天晚上利用休息时间在网上直播,帮助周边村民及弱势群体销售农产品、发展产业,更以每天100元-150元的薪酬带动残疾人等群体就业。
除了寄递物流功能外,宜都市陆城街道车家店村的小贺超市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还是邮储银行的乡村振兴工作站,叠加了金融服务功能。
“平时村民来收寄快递时如有产业发展资金需要,我会将信息上报给邮储银行,银行工作人员会上门核实,提供资金支持。”站主刘军的话语间满是自豪。“今年已有4户村民申请到产业贷款,其中最少的有7万元,最高的达40万元。
小小的综合便民服务站,畅通物流、服务生产、带动就业、促进增收,不仅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更让站主的日子越过越甜蜜。
“和邮政合作设立综合便民服务站点后,他们优化了门店布局,配备了邮件存放架、出库仪、电脑、监控以及‘邮掌柜’系统,科技感满满。”在高坝洲镇皓光村经营小商超的48岁村民覃林新喜滋滋地说,这些设备不仅让乡亲们取件寄件变得方便,更让他平时的销售、对账、汇总流水等工作变得轻松。
“现在站点每天收寄快递量已增加到150件左右,人流量多了,也带动了店里的产品销售,比以前可忙多了。”覃林新说,现在他一年的收入要比以前多上三成左右。
村级站点是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的关键。今年来,宜昌市邮政分公司积极构建“网点+站点”惠农生态圈,在每个行政村选取人口较集中、收寄需求大的商超等,合作建立综合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包括货架、出库仪、中邮E通、“邮掌柜”、邮乐网等在内的硬软件设施设备,以“数智邮政”赋能站点运营,并通过乡镇网点与之建立帮扶关系,使站点在有效承载寄递物流功能同时,叠加普惠金融、农村电商等众多惠农服务,以“一站多能”的邮政综合服务体系,为乡镇振兴、农民致富按下“快进键”。
“目前,全市1321个行政村均已实现综合便民服务站全覆盖,织密了多元一体化综合服务保障网,串起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乡村致富路。”宜昌市邮政分公司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人陈强介绍,今年来通过综合便民服务站,全市共收寄快递78万件,经邮乐网和邮政社区团购开展线上销售,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5700余万元。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时刚 通讯员 邓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