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郑健捷 通讯员 龚梓
2024年1月21日,记者走进市三医院HIV标准化门诊,艾滋病专病防治中心副主任汤镇正耐心向前来咨询的患者科普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
为推动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不断完善防治结合工作机制,推动宜昌市感染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开展,2023年,市三医院依托宜昌市“3234”攻坚行动,以专科专病建设为抓手,着力建设宜昌市“结核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三大专病防治中心。汤镇完成了在传染病国家医学中心和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单位——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学科的进修学习,在临床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宜昌市三医院打造艾滋病专病防治中心,筑牢防“艾”屏障贡献力量。
个体化ART方案 助力精准医疗
目前,针对HIV感染者,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实施“发现即治疗”策略,尽快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达到持续的血浆病毒抑制。“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的成人HIV感染者的ART方案仍主要以三联方案(TT)为主。但是,为降低HIV耐药株的出现和传播,提高优化ART方案的可及性,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患者制定个体化ART方案也格外关键。”汤镇说。
2023年6月,一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来到市三医院就诊,该患者长期规律口服国家免费的替诺福韦、依非韦伦和拉米夫定,汤镇仔细查阅了该患者近期的随访结果,发现患者的CD4+T细胞上升未达到预期且病毒载量持续检测上升。为实现精准治疗,对患者抽血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后发现其对依非韦伦和拉米夫定有耐药性,综合考虑患者耐药检测结果、肾功能异常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汤镇对患者进行了转换治疗,将病人用药方案换成丙酚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和利匹韦林。经过持续监测,患者的病毒学和免疫学指标均达到了病毒完全抑制标准。
作为宜昌市艾滋病专病防治中心,该院根据患者的病情、有无合并感染和肿瘤、基础疾病状况、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患者依从性、病毒耐药特点(尤其是当地人群中HIV耐药状况)、药物可及性、药物耐药屏障及不良反应尤其是长期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综合考虑后来制定ART方案,并实时结合病人状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更换药物,转换治疗达到延续治疗效果的目的,助力精准治疗。
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一站式解决病患难题
今年1月,在汤镇的带领下,三医院艾滋病专病防治中心与眼科医疗团队首次进行学科联合,经过对一名艾滋病男性患者进行眼底造影和房水穿刺,确诊其患有艾滋病病毒导致的并发症——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随后,眼科医疗团队对患者进行玻璃体注射治疗“治标”,汤镇让病人持续抗HIV病毒和系统使用抗巨细胞病毒药物达到对病毒抑制“治本”,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汤镇向记者介绍,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为一种潜在的致盲性疾病,也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多表现为无症状,易出现漏诊误诊,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进行性全层视网膜坏死、视神经萎缩,最终导致失明。此次与艾滋病诊疗中心眼科专家多学科诊疗,成为宜昌艾滋病眼部并发症治疗首例。
事实上,作为宜昌市艾滋病专病防治中心,市三医院将艾滋病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纳入定点医院医疗服务体系。即以多学科诊疗模式为抓手,实现艾滋病专病防治中心与各个科室及全市乃至全国专家联合,防治中心团队与专科医生共同为艾滋病患者评估和会诊,一站式解决患者各类难题。目前,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市三医院实现对艾滋病患者长期开展胸膜结核、肛瘘、尖锐湿疹、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等疾病的诊疗,正投入到艾滋病患者抗肿瘤治疗和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的诊治学科建设中去。
赶追前沿抗艾脚步 共筑防“艾”屏障
“目前,为赶追前沿抗艾脚步,市三医院积极投入到与国家级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医生团队合作中去,探索将感染性疾病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攻克艾滋病患者合并耐药肺结核、免疫重建不良和抗病毒药物耐药及持续低病毒血症等临床研究难点。”汤镇说。
为更好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治疗、关怀、支持和预防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和服务,市三医院艾滋病专病防治中心不仅设置感染与免疫疾病多学科诊疗门诊及专家团队、HIV标准化门诊、志愿服务队等,还联合市疾控中心、区县定点医院、社区对宜昌市常驻人口扩大筛查,加强多方交流协作,将在进一步提高艾滋病救治能力水平,降低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和艾滋病病人的病死率,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中发挥积极作用。
艾滋病专病防治中心面对的患者群体比较特殊,在诊治方面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更为广泛,这要求医生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同时,作为宜昌市专病防治中心,三医院也将发挥引领作用,凝聚社会力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预防艾滋病意识和能力,筑起全社会共同抗击艾滋病的坚实防线,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