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两度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接连创下宜昌民营企业的新纪录后,今年“五一”前夕,湖北广盛建设集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连续问鼎国家级荣誉,是对广盛集团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至高礼赞,也是企业实干奋进、厚积薄发的生动写照。
值此“五一”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广盛集团,探寻企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背后的深层密码。
率先转型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问鼎劳动者最高荣誉的背后,是广盛21年的不懈追求与拼搏奋斗。”回首攀登历程,广盛集团董事长匡玲心潮澎湃,感慨万分。
21年前,匡玲、徐德红在宜昌合伙创立广盛公司。恪守总部集中管控的直营模式,秉承“讲诚信、重品质”的核心价值观,识变应变,稳扎稳打,广盛实现了自企业成立以来产值和纳税持续稳健增长。
在广盛发展史上,总有明灯照亮道路,总有目标引领前行。2011年,广盛被授予“湖北五一劳动奖状”。从那一刻起,争创“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种子也悄然埋下。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推荐评审有一套严苛的流程,企业内在条件必须过硬,还要经过省、市多个职能部门的审核把关,最终经受国家级考验,容不得半点瑕疵。”
对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高标准,广盛前瞻性地投资了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不断引进研发、设计人才,加快转型升级。经过多年努力,该基地已成为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都为广盛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能。
以装配式建筑为抓手,广盛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先后成立了甲级建筑设计院、产业工人培训学校、城市环境艺术工厂,基本形成了集房建、市政、设计、装饰、装配式、培训学校、艺术工厂、自有劳务和设备于一体的建筑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得益于全产业链协同发力,近年来,广盛打造了宜昌市公共卫生中心、宜昌市中医医院、三峡宾馆、三峡机场国际航站楼、云集路等一大批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优质工程,收获2项鲁班奖,18项省、市观摩工程,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最初遥不可及的目标,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能做的唯有苦练内功,锻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此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正是广盛与时俱进、谋篇布局全产业链的有力回响。
借“智”向“新” 打造新质生产力
长期以来,传统建筑业因生产效能低、工业化程度低等因素,被贴上“落后产业”的标签。
匡玲认为,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思维。“以广盛发展为例,新质生产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建筑业的新质生产力就是装配式建筑,就是工业化建造、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要在这些方面下足功夫。”
在位于夷陵区龙泉镇的广盛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里,生产设备繁忙运转着,装配式预制构件流水线正在进行自动化生产,成品将运往一个个项目建设现场。
生产基地不断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助力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又省。
聚焦百亿级楚能新能源项目,仅一年时间,一座70万平方米的“超级工厂”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崛起。而在建设初期,项目方却因工期紧迫而苦恼。
“建车间需要900多根17米高的柱子,约有四五层楼高。按照传统模式要在施工现场支模建造,耗时耗力且花费甚高。而通过装配式建筑工厂制造,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造价。”
广盛技术人员主动对接项目方,因为从无先例而遭到质疑。广盛团队没有气馁,而是用创新技术说话,经过反复方案论证打消了项目方顾虑。45天完成900多根预制柱的生产,每根现场安装不到10分钟,不仅助推整个项目工期提前了两个多月,还节约了13%的造价。
“900多根预制柱齐刷刷地矗立在施工现场,蔚为壮观,这就是广盛装配式建造为客户带来的价值。”匡玲自豪地说。
在工业化、绿色化建造道路上,广盛不断创新与突破。今年4月,在湖北宜化田家河工业园百亿级磷氟化工项目建设现场,广盛首创的整体式管廊架预制建造技术第一次应用于大型工业厂房建设。
将装配式建筑工厂预制好的管廊架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直接吊装,节点部位采用套筒灌浆连接,仅需半个小时就“拼接”完成,精度控制在毫米级,大幅提升了构件的质量观感,为项目缩短工期约70%,降低成本造价约30%,项目方的降本增效十分明显。
“新质生产力是建筑行业的蓝海和风口,在‘三大工程’建设以及城市更新领域大有可为。比如道路维修,从‘开膛破肚’转型为‘微创手术’,工人在上面动动手指发布指令,机器人在下面探测作业,这是我们建筑人发力的方向。”
以技兴业 为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谁拥有技能精湛的产业工人,谁就能够在建筑行业未来发展中占得先机。”匡玲强调,广盛对人才尤为看重,着力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够适应工业化建造的工人队伍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广盛积极响应国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号召,2023年投资建成建筑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致力于为行业培育输送高技能人才。截至目前,学校累计培训建筑工人1.1万余人次,获批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湖北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示范项目实施单位。
“多年来,广盛持续对自有劳务工人进行培训考核、技能等级评定,定期从自有劳务中评出初级、中级、高级技工,再从高级技工中评出‘广盛工匠’,等级越高,得到的待遇越高,也越受尊重。”
得益于长期实行的内部评级、优质优价,广盛自有劳务成为首批参与培训的学员,技能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并顺利取得人社部门认定的高级工等级证书。技能过硬、手艺精湛的广盛工匠、高级技工也成为了培训新生代的师资力量。
除了现有存量工人,广盛还希望挖掘更多增量工人。增量从哪里来?匡玲表示,希望宜昌各个院校的建筑类专业毕业生都能留下来。
为此,广盛主动与三峡大学、三峡职院、三峡电力职院、三峡中专等开展校企合作,接纳大批新生代现场观摩、实习实训。可喜的是,不少接触装配式、BIM技术等新型工种的应届生都对建筑业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并且表示愿意从事建筑行业。
眼下,由广盛集团牵头,会同行业内相关企业、职业院校正在筹备成立“宜昌工匠建筑人才培养评价中心”,通过“中心”面向建筑行业开展培训评价工作,打造以用为导向,企业、职业院校、政府职能部门多方参与的“产教评用”工匠生态圈,有序推进全市建筑产业工匠体系建设。首批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砌筑工、钢筋工3个职业培训评价工作已正式启动。
预计今年6月起,“宜昌工匠建筑人才培养评价中心”相关工作将全面展开。力争通过3年时间,在全市建筑业新增1万名取得专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中、高级技能人才。
“此次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是对广盛集团的充分肯定和莫大鼓舞,为企业持续稳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匡玲表示,站在新的起点,广盛集团将一如既往,奋斗不息,以诚信精神立企,以实干精神聚力,以工匠精神提质,在推进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阔步向前、行稳致远。
刘顺林:“00后”建筑劳务工长
4月28日清晨7时,位于西陵区发展大道三峡农商行业务综合楼项目建设工地,砌筑工班前会已然开展。广盛自有劳务工长刘顺林,正在悉心交代施工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要点。
“习惯每天将任务提前布置,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刘顺林说,砌体工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工序部分,质量好坏关乎工程整体。公司对工程细节的把控非常严苛,在巡查中如发现问题,他会当场讲解并操刀示范,直到符合质量标准为止。
在工友眼中,这位24岁的年轻人尽管还有些青涩,但工作起来却有板有眼。工地是个凭手艺吃饭的地方,从业十几、几十年的工友为何会听“毛头小子”的指挥?刘顺林全凭自己的技能实力说话。
出生于夷陵区龙泉镇的刘顺林,先后就读于湖北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文华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大学期间,他就已经练就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操功底。
通过选拔,他先后参加了第四十六届世界技能大赛、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届湖北省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等,捧回1个一等奖和多个二等奖。同时,他还两度获评“湖北省技术能手”。
去年9月,第九届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砌筑工决赛在广盛培训学校开幕,刘顺林担任宜昌代表队砌筑工赛项指导老师,让他对广盛有了初步了解。随后,刘顺林作为新生代高技能人才引进到广盛,在广盛深厚建筑底蕴的熏陶中,他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了全面提升。
他先后在广盛培训学校担任砌筑工教务工作,参与制定砌筑工技能考核标准和“一考多证”方案的编撰。2023年底,不满足于“纸上谈兵”的他加入广盛自有劳务,来到重点项目一线。
“广盛培训学校发挥了很好的中转站作用。”刘顺林认为,培训学校的工作经历很有意义,帮助他顺利完成了从学校到现场的角色转变。事实上,广盛培训学校一直着力推动产教深度融合,院校毕业生和社会成熟人才“回炉重造”,帮助企业和技能人才实现双向奔赴。
目前,刘顺林白天参与现场施工,晚上学习行业规范要求和劳务管理,积极备考建造师,期待自身素质和能力更上一层楼。“建筑业正在深刻转型,现场施工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我们这些年轻人未来在建筑业大有可为!”刘顺林说。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高炜 李丽华 蔡昶/文
图片由广盛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