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记者 揭兴伟 通讯员 王惠
连日来,湖北康农种业总经理彭绪冰每天带领科研人员冒着酷暑扎进位于长阳磨市镇花桥村的玉米育种基地,逐一查看记录各品种玉米长势情况。“抢在玉米成熟期遴选优质育种材料,才能培育出更多优良品种,丰收才有希望。”彭绪冰说。
农稳社稷,种子为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种业振兴是关键。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发力良种繁育推广、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种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现代种业产业链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以用代保,种质资源保护“一举两得”
蓝天白云下,几十头夷陵牛正在围栏内的山坡上悠闲地吃草。阳光下,“国家遗传资源保护场”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这是8月17日,记者在位于枝江市仙女镇的湖北丰联佳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见到的场景。
“眼下保种场夷陵牛核心种群达到450只,数量比2018年刚启动保种工作时增加了两倍。”公司副总经理谢茁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公司出栏夷陵牛1300余头,实现综合产值6000万元,夷陵牛保种和开发利用工作呈现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截至目前,宜昌共有清平猪、双莲鸡、宜昌白山羊、夷陵牛、五峰花鸡5个地方优质畜禽品种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种质资源保护尤为重要。如何保护好这些珍贵的种质资源?我市出台多项含金量极高的支持政策,推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跃上新台阶。
通过争取,将宜昌白山羊、清平猪的胚胎和冻精等纳入国家种质资源库永久保存,实现永续利用;先后建成当阳市清平猪、民大农牧双莲鸡等6个保种场,群体规模均超过农业农村部保种相关要求,地方品种实现了应保尽保。
一个个优良本地种质资源,通过以用代保,实现了种质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壮大的双赢。
推陈出新,良种繁育推广“硕果满枝”
近日,在宜昌市农科院枝江试验基地,室外温度已达39℃,试验田里不少玉米叶片出现枯黄现象,而一种名为“宜单629”的玉米新品种仍然叶片鲜绿。
“‘宜单629’是我院历经12年选育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市农科院专家魏昌松带着些许自豪的语气介绍,它除了耐旱、耐高温,也没有普通玉米经常出现的秃尖、缺粒等问题,高产稳产,多年来在全市大面积推广。
近年来,市农科院先后育成“巨2优60”“宜单7588”等农作物新品种30余个,取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5个。市农科院育种成果迭出,是宜昌大力开展良种繁育推广硕果累累的一个缩影。
位于夷陵区的仟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陆续引进、扩繁80多个柑橘品种,今年1-7月销售柑橘大苗20万株,其中大部分销往省外。目前公司兴建的自动化、数字化柑橘良种繁育基地一期项目(120亩)建设已接近尾声,届时产能和水平将大幅提升。
“玉米、水稻育种能力全国一流、全省领先,柑橘苗木繁育能力全国领先,茶叶种苗繁育能力全省领先。”市种子监督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尤莉说,宜昌种子种苗产业在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为建设农业强市提供了强劲支撑。
抢占赛道,种业龙头企业“争先恐后”
蓝白相间的厂房、连片的养殖车间、一眼望不到头的网格状鱼池……在宜都市高坝洲镇天平山村,占地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的湖北清江鲟鱼谷科技有限公司鱼种繁育、生产、销售均居湖北第一、全国第二。
位于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的宜昌三峡萧氏生态农业公司无性系茶苗产能达到5亿株,年繁育近2亿株,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茶苗繁育基地。
今年1月,坐落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康农种业在北交所挂牌上市,填补了全省上市种业企业的空白。居中国种业百强第27位的康农种业成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玉米种业之王,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位于远安县的湖北森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后选育出“森源”系列食用菌新品种20多个,成为国内最大的食用菌菌种生产企业之一。
……
宜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有着种质资源基因库的美誉。近年来,随着蔬菜、柑橘、茶叶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种子种苗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市基本形成了粮食、柑橘、茶叶、食用菌等为主的六大作物种子种苗龙头。
市种子监督站提供的数据表明,全市种子种苗生产企业达82家,其中,种植业37家、渔业13家、畜牧业32家,发展势头强劲,涌现出湖北民大农牧、康农种业等一批种子种苗龙头企业,赋能产业发展。
“我们将扎实推进现代种业产业链建设,为端好‘宜昌饭碗’夯实根基。”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雪峰表示,将着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提升现代种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宜昌种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