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绿色是宜昌最鲜明的底色。宜昌要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首先要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这是宜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三大发展战略,并将“双碳引领”排在首位,推动全市在绿色低碳发展上迈出了新步伐。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再次提出,聚焦双碳引领,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彰显了持续擦亮绿色低碳发展鲜明底色的坚定决心。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工作部署上来,让优美生态环境成为宜昌最靓丽的名片、最持久的优势。
流域综合治理是宜昌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形式。宜昌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是三峡库坝区核心水源地,肩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政治责任。去年,全市上下把推动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作为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目标,高标准编制了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三峡(坝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综合试验区的实施意见》,这是推进宜昌现代化建设的统领。我们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抓好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落地,努力实现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内容。宜昌作为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国家磷石膏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招引培育了邦普循环、昌耀新材等循环经济龙头企业,为持续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要加快构建大宗固废、城市再生资源、废旧动力电池、园区污染治理四条产业链,全力打造循环经济样板区。要以磷矿运输重卡、旅游客船、公务船电动化替代为重点推进“电化长江”,以清洁水电为主体建立清洁低碳能源供给体系,努力建设清洁能源之都。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必须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我市此前已探索出了黄柏河、玛瑙河生态补偿经验,长阳、秭归等地也在林业碳票开发试点上取得了良好成效。这些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值得向更多流域、更多地区推广。全市上下要以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导向,抓好已出台改革举措的落地,及时制定新的改革方案,为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注入强劲改革动能。要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努力把自然财富转变为社会财富、经济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