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4日
星期一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7版:秭归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秭归县环清港流域联合大党委组织镇村书记赴扬州“取经”

三峡日报讯(记者胡兴军、通讯员秦秘蜜)10月22日至24日,秭归县环清港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联合大党委“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46名镇村书记,深入江苏省扬州市方巷镇沿湖村、甘泉街道长塘村、新集镇庙山村和夏集镇双塘村,学习了解当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因《尚书·禹贡》“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南濒长江,北依淮河,京杭大运河贯穿其南北,享有“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2023年,扬州市全面推进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促增收”行动,出台6个方面20条系统扶持政策及27条具体措施,鼓励资本、金融、信息、技术和市场等资源向农村地区集聚,从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增长和不断壮大。据统计,2023年,该市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212.9万元,增长12.8%,74个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60万元的村全部实现跃升。

在夏集镇双塘村,900亩稻田一望无垠,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微风拂过,像金色的海浪一般,十分喜人。“自从村里实施集体农场以来,村里的经济越来越好了,能为群众办的事情更多了,我们村干部的评价也高了。”双塘村党支部书记杨晓林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双塘村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不断深化集体农场发展模式,深挖村内资源优势,以党建为抓手打造“三化三增”模式,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增收的“瓶颈”,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1年的112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188.95万元。

在扬州市邵伯湖旁的沿湖村,特色民俗、休闲渔业,带动周末旅游经济正火。“和想象中的渔村完全不一样。”望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参训学员感慨道。

20多年前的沿湖村没有任何集体资产,只有72亩旱地和20万元外债,村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渔家人致富,最好的办法还是吃渔家饭。”沿湖村党委书记刘德宝的一席话让大家开了窍。在他的带领下,沿湖村先后成立了腾浪渔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湖上人家”生态旅游观光专业合作社,充分挖掘沿湖村独有的渔业、生态和人文资源,以“渔隐”为主题,主打“深休闲、微度假、慢文化、细体验”的特色乡村游,努力拓宽村民增收渠道。2023年,沿湖村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年收入近3000万元,集体经济达到305万元,走出了一条共富的创新之路。

“沿湖村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的结果。纵观沿湖村的特色农文旅项目发展轨迹,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村要想发展农旅融合项目,必须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和文化,挖掘潜在的市场价值。通过这次学习,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高山农旅项目的信心。”在参观了沿湖村后,磨坪乡升坪村党支部书记张玉宝说。

“此次有幸赴扬州市,实地考察学习当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验,目睹了发展上的差距,也汲取了宝贵的经验。接下来,大党委将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带头作用,以集体经济合作社为抓手,聚焦区域资源优势,致力发展壮大柑橘、烟叶、蔬菜、艾草、小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同类型产业村的优势互补,促进秭归西南片区高中低不同海拔产业带的协调发展,从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全面跃升。”两河口镇组织委员梅浩熙表示。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11-04 秭归县环清港流域联合大党委组织镇村书记赴扬州“取经” 1 1 三峡日报 c300600.html 1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