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又到栀果采摘季。近日,秭归县郭家坝镇罗家坪村村民屈永亮的栀子地里,10多名工人正在采摘成熟的栀果。一颗颗金黄色的果实,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今年栀果价格比往年高,每斤卖到了5元。我家种了2亩多栀子树,每亩可产栀子1000多斤,将有1万元收入。”今年的栀果价格比往年还要好,这让屈永亮喜出望外。
罗家坪村位于郭家坝镇西南边陲,是典型的半高山地区,因缺乏稳定的支柱产业,当地农民过去只能外出务工。为了改变这一局面,2009年起,罗家坪村开始探索发展栀子产业。
栀子是一种中草药,从花朵到果实皆是宝,不仅可食用、入药,还可制作精油、提炼食用色素等,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同时,栀子花期长,花朵洁白,也为村庄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得益于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种植者的不懈努力,罗家坪村的栀果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上乘,赢得了客商的青睐,也激发了村民种植栀子的积极性。罗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杨武介绍,该村和屈永亮一样的栀果种植户已达125户,种植总面积365亩,年产栀果23吨。
当栀农忙着收获,用双手创造财富时,当地的栀子加工企业也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在秭归康源中药材合作社,负责人郭从奎一个上午忙个不停,洽谈合作、参观学习的客人一拨接着一拨。
康源中药材合作社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和技术咨询服务,目前拥有中药材示范基地726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0080亩,年产鲜药材2100吨,产值1800万元。
“今年,秭归的栀子个大、果实饱满、颜色鲜亮,三峡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检测报告显示栀子苷的含量为6.2%,是2020版药典标准1.8%的3倍,受到市场追捧,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一路上涨。”郭从奎说。
近年来,秭归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鼓励农民利用荒山荒坡种植栀子,并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壮大栀子产业。在政策扶持下,全县栀子种植面积已达6000多亩,栀果产量500多吨,产值突破了1000万元。
三峡日报记者 胡兴军 通讯员 史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