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3版:评论

政企恳谈会,“私聊”或更易“啃难”

宋潇潇

政企恳谈会、政企早餐恳谈会、政商早餐沟通会、政企夜话……近年来,类似的政企面对面沟通互动的新闻不时见诸媒体,虽然名头叫法有差别,但做法大同小异。

可喜的是,也有求新求变者。江西省新干县就将政企恳谈会换了一种开法:政府在微信群发公告,企业自愿报名,每次6个名额,一对一接待。如今,九期“一对一”恳谈会开下来,共收集企业诉求56条,解决53个难题。这则新闻因政府服务企业不搞“假客套”、敢于“掏心窝”而被广泛叫好。

九期“一对一”恳谈会,平均每一场就有将近7条诉求,看来客商们不是没有意见。为何在恳谈会“换开法”之前都是一团和气?对此,新干县的一位上海客商讲出实情:之前的恳谈会,前面坐一圈客商,后排是县里的局长、主任们,这种场合下,客商们就算有话想说也不愿说、不敢说。

如此“实情”,背后是恳谈形式不完善导致的无奈,是“说了能否管用”的存疑心理和“莫惹一身骚”的自保意识,是企业家们对“群聊”的心理排斥和对“私聊”的心向往之。

企业“人在屋檐下”,有意见不敢提,怕被抓“小辫”。新干县政府拿出真诚态度,甩掉形式冗余,为企业家和县领导创造“私聊”条件,如此,才有了给绿化带“开口子”解决“企业进门要绕行一公里”等难题被啃下的实例,企业从中切实感受到政府的诚意、决心和魄力。

当下,没有哪个地方不重视市场主体、不重视企业发展。政府办“恳谈会”,出发点不用怀疑,但实际效果打折扣的恳谈会应该有反思。曾有参加者谈到,如果把企业请进来,只是走流程,议而不决,那么本应坦诚交流、“解盼啃难”的“恳谈会”就异化成了政企“联合演出”,这样的形式主义既是对“企”精力上的折腾,又是对“政”形象上的损伤。

高质量发展,首先拼经济拼项目。在此过程中,政企恳谈会这样的“桥梁”依然需要。无论哪种开法,都不能忘记:政府服务企业,不看形式看内质,不看热闹看实效。使“能解决问题的人和需要解决问题的人”接上头,研究阻碍发展的症结和打通堵点的方法,为企业发展扫除障碍,这是恳谈会的核心目的和全部意义。这件事抓虚了是形式主义,抓实了就是生产力。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4-12-30 1 1 三峡日报 c304652.html 1 政企恳谈会,“私聊”或更易“啃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