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无人看管的堰塘整治后有了“身份证”,周边农户在保证生态、保障生活、满足生产的同时,每年通过卖水还能产生收益。村集体从农户手中“回购”用水权,再发包或将水出售给用水大户,在增加村集体收益的同时,有效保证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
2024年4月,宜都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22个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之一。主要目标是:在宜都市水权改革试点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成效基础上,依托幸福渠现代化灌区和数字孪生灌区建设,以建立健全农业用水权交易制度为纲,农业用水权明晰分配和补充完善计量监测为抓手,激发农业用水权交易内生动力,形成灌区和堰塘两类农业用水权交易的“双引擎”,打造以农民节水增收、农业节水增效、环境绿色和谐为目标的,具备复制推广价值的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宜都样板。
多措并举深化改革
宜都是水资源大市,长江、清江、渔洋河穿境而过,境内还有众多水库、堰塘。如何让水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价值,在保证群众用水的同时推进水资源保护?宜都市多措并举,全力推动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在宜都落地生根。
该市委托技术服务单位完成全市范围用水情况摸底调查,摸清了幸福渠、大溪、红山、九道河、永丰等5座灌区,松木坪东7村及幸福渠灌区2镇9村近2000口堰塘基本情况,形成灌区基本情况统计汇总表、灌区取用水台账、灌区渠首及计量设施基本情况调查明细表、灌区现状及灌溉区域图、堰塘分布图、堰塘现状调查报告、灌区调研报告、农业用水需求分析研究报告等8项成果。
在对全市灌区、堰塘以及不同行业用水摸底调查工作基础上,该市高标准编制完成宜都市农业灌溉用水权明晰方案,将全市123个行政村农业灌溉用水权分配到位。明确了全市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以及试点重点实施范围内幸福渠灌区重点村农业用水总量、松木坪镇东7村农业用水总量,将幸福渠灌区2个镇9个重点村的农业灌溉用水权明晰分配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松木坪镇东7村1209口堰塘农业灌溉用水权明晰分配到7910户。建立堰塘整治名录台账、堰塘颁证基本信息台账和堰塘农业基本水权分配台账,随时掌握全市堰塘的使用和权属情况。完成用水权证设计,已启动用水权证打印制作工作。
推进多种形式用水权交易。根据农业用水权分配进度,印发《宜都市农业用水权回购方案》,回购范围重点为松木坪镇东7村和幸福渠灌区两镇9村。
2024年,宜都市重点在松木坪镇东七村推广堰塘灌溉用水权交易,已开展1630单用水权交易,交易水量18.8万立方米,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增收、农户生产收益增长,实现了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高位引领促进交易
冬日里,松木坪镇茶元寺村3组村民曾绍明家门前的水塘碧波盈盈,远看如一面镜子。
“以前可不是这样,堰塘没人管,淤泥满塘,杂草丛生,水质很差,我家养猪都不用塘里的水。”曾绍明说,全市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让家门口的堰塘获得“新生”。
茶元寺村党总支书记郑全方介绍,茶元寺村是松木坪镇堰塘大村,境内有大小堰塘146口,宜都市启动深化农业用水改革后,村里争取堰塘养护资金对堰塘进行了集中整治,清淤、除草、砌堤、装闸……146口堰塘旧貌换新颜。
“堰塘整治后,水变清了,现在家里洗衣洗菜、喂养牲畜、地里灌溉用水都来自堰塘,再也不为用水发愁了!”曾绍明说。
村集体将堰塘多余的水进行“回购”,再发包或卖给种植大户及市场主体,让村民及村集体均获得收益,同时增强村民节水意识,是宜都市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的重要内容。
村民通过手机APP,登陆中国水交易平台,即可完成水资源交易。茶元寺村以每立方水一角钱从农户手中回购“用水权”,把分散一家一户的堰塘统一收回,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
曾绍明门前堰塘676.4立方水,卖给村里得67.64元;同组曾宪芹门前小堰142.4立方水,也卖了14.24元……征得村民一致同意,村里将村民“卖水”收益以堰塘养护基金方式一并存放,统一用于堰塘修缮。
郑全方介绍,全村146口堰塘,已有97口堰具备交易条件。碾子湾有口堰蓄水量2000方,因为坝体松砂岩质,除险整治中降低了溢洪道水位,2024年大旱蓄水量减少,但始终保持生态底水,村民们依然可以挑水、提水浇自留地。
平时对堰塘管理借鉴“河湖长制”,组长就是堰长。茶元寺村2组有口1500方的堰塘,能管10亩田,受益农户6个。前任组长江大珍年龄大了,最近交由新任组长王礼先负责。王礼先自家有2亩水田,但平时都用沟里的水浇地,大家都很爱惜水,除非河沟里没有水了才用堰里的水。这口堰四季满盈,有村民掏钱买下用水权,投放锦鲤,供村民观赏,成为一道风景。
市场主体享受红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堰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堰塘的水保证生态、保障生活外,将农业灌溉用水分配给周边农户用。
按规定,村里将堰塘用水权回购后,按照“水随田走”原则,田流转给谁,水权就卖给谁。一次交易管一年,按需分配“当家水”,承包户按承包亩数从村里“买水”灌溉。
“2024年旱情重,若不是四周十几口堰塘水救急,我这200多亩水稻田怕是没有这么好的收成。”望着堆满仓库的稻谷,茶元寺村种粮大户易礼松十分欣慰。
易礼松承包的水稻田位于茶元土寺村彭家畈,过去这里是全村最好的一片田,可在前些年因为水资源得不到保证,曾经一度沦为荒地。
村里将堰塘用水权统一“回购”后,水源有了保证,这也让易礼松这样的种植大户看到了希望。
“水稻种植离不开水,以前不敢大面积承包,主要原因就是怕缺水,也怕村民扯皮,现在可以放开手脚干了!”2024年,易礼松承包稻田206亩,他按照每年每亩30元计水费,每年花费6000元从村里“买水”。2024年虽大旱,但有水资源保障,易礼松承包的水稻田,依然可以达到亩产800斤左右,粮食都由镇办大米加工企业统一收购,保证了稳产稳收。
种粮大户交“买水”钱,是不是就可以无限度放水?郑全方说,种植大户来承包,村集体要评估,包括承包人个人能力及人品都考虑,由村民选定自己信任的承包人。用水也有界线,门口堰最低要留有30%的生态水,不能竭泽而渔。
同样是在松木坪镇,庙河村状圆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一元钱的价格从村里“买水”发展养殖,比用自来水每立方米便宜2元钱,有效降低了合作社养殖成本。
“通过盘活堰塘水资源,对回购的堰塘水权重新交易,化解了基层用水矛盾纠纷,破解堰塘无人管护的局面,满足了村里1800亩稻田灌溉用水,确保了粮食稳产稳收。”郑全方说。
“理清堰塘‘三权’(所有权、用水权、经营权),将堰塘灌溉用水进行分配确权,明确水资源使用范围,可以有效调动群众管好水、用好水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增强群众保护节约水资源意识,促进水资源合理使用。目前,宜都市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稳步推进,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宜都市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峡日报记者 方勇华 通讯员 杨鹏 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