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9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3版:经济

一条路带富一方群众

2月17日上午,在位于秭归县沙镇溪镇长春村的犇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500亩粮油作物集中连片种植基地里,10多名村民正在为即将开花的油菜追加农家肥。“通了产业公路后,长春村以农耕文化带动农旅融合发展,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能让村民吃上‘旅游饭’。”长春村党总支书记梅朝辉说。

长春村海拔落差1100米,森林覆盖率80%,风景旖旎,空气清新。过去,该村只有一条狭窄、破烂的乡村道路,交通瓶颈阻碍了群众发展致富产业的道路。

为了帮助群众走出一条致富路,2018年,秭归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扶持资金,将乡村道路改建成宽6米、长21.8公里的产业道路——大梅公路。

2022年10月,大梅公路通车后,一批能人回到村里办起了企业、搞起了旅游,围绕林家湾“云上梯田”、长春营地、石头城堡、千年银杏树等资源建立起田园综合体,带动群众发展高山生态循环农业、食宿娱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

沙镇溪镇政府抓住文旅产业发展契机,统筹财政资金建设林家湾水稻基地、梅家坡人民公社、伍家荒纳凉胜地等农旅节点,推出“四季长春”生态农旅品牌,打造“长春生态农旅精品游”路线,实现年农旅收入超300万元。

围绕开展农耕体验活动,开办农贸集市、非遗集市、农耕体验、趣味运动会,通过捉泥鳅、拉爬犁、打连枷等互动式体验项目,持续点亮长春村“农耕属性”。打造农耕文化主题“农家小院”,青云农庄、稻香驿站等7家主题农家乐。青云农庄经营者梅春华说:“农耕体验活动是个致富的好渠道,我经营的农家乐每年营业额超20万元,年接待游客近8000人次。”

长春村成立大青树农旅融合公司,统筹协调民宿、农家乐、生态农产品等农旅资源,通过“四季长春”微信小程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群聚”效能,实现功能互补、成本均摊,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与抗风险能力,构建起集“吃、住、购、娱、赏”于一体的“服务网络”。

旅游产业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9家市场主体自发投资1329万元,发展茶叶、冷水稻、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长春村联合沙镇溪在汉党支部成立秭归归仁公司,采取“集合团购+产地直供”模式,以“农旅品牌+生态优选”推动品牌效益不断提升。“归仁公司帮助本土农产品远销武汉,让长春村村民每年销售农产品收入超过700万元。”归仁公司负责人周志波说。

瞄准农旅融合发展的突破口,长春村突破性发展“高山片区循环有机农业”,由市场主体犇腾农业公司适度规模流转土地500亩,扩大冷水稻、油菜、牧草等作物种植面积,通过畜粪还田、稻草饲养等方式,使长春村牛羊养殖、作物种植形成农牧有机循环,盘活闲散农田和撂荒地400余亩,有效解决高山地区土地撂荒问题,并推动农作物亩产值超过5000元。

长春村党总支书记梅朝辉说,如今的长春村,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群众文旅年收入增长逾100万元,长春村的产业从传统的粮油作物耕种转型成为集吃、住、娱、购、游于一身的田园综合体,当地村民实现在家门口打工。

三峡日报记者 龚昌俊 通讯员 李尧鑫

Copyright @ 2006-2017 www.cn3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6002

鄂ICP备0600209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鄂)字008号

2025-02-19 1 1 三峡日报 c307998.html 1 一条路带富一方群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