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讯(通讯员黄明银)11月2日,国内首台集钻锚一体的“CYTM41-2型锚索台车”在兴发集团楚烽磷矿成功通过现场应用验收,设备进入量产阶段,即将在各个矿山推广应用,这也标志着矿山井下顶帮深部锚护作业环节实现机械化。
顶帮锚护是磷矿等地下非煤矿山开采作业的关键工序,国内一直没有成熟的机械化作业技术和设备,进口设备不仅价格昂贵,后期维护也成本高。因此,目前,国内矿山多采用人工锚护,存在安全环境差、作业人员工作强度大、深部锚护质量无法把控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制约矿山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瓶颈,去年年初,兴发集团矿山系统总工室与张家口宣化华泰矿冶机械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在原有人工深部锚护作业流程及工艺的基础上,开展机械化深部钻孔、锚固剂装填、锚索锚具输送及安装和最终锚定全工序一体化机械作业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
经过近两年的开发和研制,今年5月,集钻锚为一体的锚索台车正式成型,并在楚烽磷矿进行场地应用试验,通过持续对设备相关参数、功能设计优化改进。经过验证,锚索拉拔通过率和锚护合格率均达到100%,设备运行稳定,和人工锚护作业相比,成本下降28%,整体效率提升25%以上。
“以前用平台车,利用风钻打孔。长时间接触风钻,会产生手臂振动,钻孔的过程中,泥水较多,作业人员每次至少要换2到3次衣服。利用新锚索台车以后,减少了粉尘,人员可以站在远处,通过遥控大臂的操作操控锚索,方便多了。”兴发集团楚烽磷矿设备科科长钟勇介绍说。
据了解,该设备已有3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涉及的悬吊式深部支护全过程机械化作业工艺技术在国内同行业领先。
近年来,兴发集团与国内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及设备制造企业紧密合作,持续开展矿山大型机械设备国产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技术攻关和研发,攻克了国外设备成本高昂和关键技术卡脖子等难关,所有机械设备实现国产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70多项。
据兴发集团矿产资源部主任工程师金胜利介绍,目前,兴发集团正在开展的自动化凿岩台车、无人驾驶智能矿卡、免爆破采掘扒装一体化装备等新技术研究,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