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珺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秋天又准时地到来,置身于花香果熟的橘园里,忽然就想起了屈原《抽思》里的这句诗!悲叹秋风一来草木枯黄,同时一种大美大乐的喜悦也由内而外洋溢成人生的一种豁达情怀。蓝蓝的天空中云朵儿慢悠悠地飘着,我在橙树之间穿梭,土生土长于秭归的我,就在这田间地头生出了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的特殊感觉。
秭归因屈原而名,秭归的历史是一部屈原史。山川秭归,江南形胜,地理文化独有行迹,屈原名篇《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秭归种植柑橘的历史自此天下独步,华夏闻名。
秭归是中国著名的脐橙之乡,橙花是歌,橙果是诗,而由橙子研发出来的橙酒当是诗与歌的结合了。
“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千年一叹,大诗人忧山河易帜、家国梦碎时的悲怆和哀号,声声啼血,把一腔悲愤和万千热血付与滔滔东逝的流水,铸就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信仰和道德追求,成就了诗人国之大爱、民之深情的家国情怀。千年之后的今天,我走在家乡秭归花园般的橙林中,花开鸟鸣,果香袭人,追思诗人,如果诗人能看到今天的家国繁茂、民生欢欣之情景,会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怎样的一种喜悦呢?
诗人生于中兴,死于忧患,究其一生始终前行在漫漫求索的征途中,有《天问》之浩遗,《离骚》之悲怆;屈原有咏物名篇《橘颂》,而柑橘又为秭归特产。我曾品尝屈姑橙酒,琥珀色的酒液清凉、微黄,酒香沿着杯口转圜,淡淡的香若有若无地飘升,在鼻尖、在唇齿、在可感能觉的时空里,也会想起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名诗。因一口橙酒的味道,平时对酒不太了解的我,后来突然对酒感了兴趣,原来读白居易的这首诗时怎么读也品不出来最后一句的味道,后来因为秭归这种特别的酒,才明白,原来秭归的酒是真的可以和诗融合在一起的呀!对于饮酒,作为一个女性的我完全是不懂,更谈不上酒量,偶尔和朋友小聚,也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我常微笑地看着那些微醉的朋友,想象着他们在酒后进入的是一种何等的人生境界。
屈原,是中国文化的标志;秭归,是屈原文化诞生、发展、丰富和成熟的土壤。浩浩汤汤奔流不息的长江大河文明,滋养和充实了屈原文化的血液。西陵峡独特的区域位置,处于巴楚文化的接合部、过渡带,巴楚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成就了屈原文学艺术的巅峰。地处峡江的劳动人民在峡江之滨,茹毛饮血,垦荒破疆,与天地同舞,与日月同歌,在险恶的环境里求生存、图发展,延息人类生存的图腾,既是诗人感同身受的真实阅历,也是诗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化源泉。探究历史,追寻源头,在历史浩瀚无垠的茫茫烟尘中,拨云见日,找寻真相,是作为后人的我们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屈原之所以伟大,独步于华夏史诗璀璨的银河星空,独步于中国文学的巅峰,集政治、军事、文学、艺术之大成,应该说是与母亲河长江的滋养、西陵峡雄奇险峻山川的哺育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也因此而有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精神、峡江精神。
《离骚》中的“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的女媭是一位神秘的具有魅力的女性,是秭归流传至今的一个民间故事。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记载:“女媭,屈原姊也。”民间传说中的女媭美丽善良,勤劳贤淑,懂得感恩,重仁重意,知礼诚信。
春秋战国时代,秭归当为夔子国,属皇家封地,屈氏属皇氏贵胄,世代食禄于此,始为熊姓而五代后方赐姓为屈。诗人所处时代的夔子国,作为皇室贵族的屈大夫,可喝过橙子酿制的美酒?大诗人邀星月之辉,挥毫泼墨而有《天问》《离骚》《九歌》等诗家之绝唱,千古之名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美秭归屈原故里正走在新时代的阳光大道上,切合新时代富国强民的大合唱,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创新发展,家乡秭归必将越走越好!橙皮香香,橙果情长!